立足電子產品信息化、智能化發展的大趨勢,鼎譽與眾多知名品牌商合作早早布局了電子電器領域材料的研發儲備,以有機硅改性材料、特殊導電材料、生物基材料等為代表的先進產品,提供優異的爽滑性、耐臟污、防過敏、高強度、輕量化等功能優點,用于制作電子護套、智能手環/手表、VR設備、耳機、智能音箱、AR眼鏡、家用電器等。
智能穿戴又名可穿戴設備,是應用穿戴式技術對日常穿戴進行智能化設計、開發出可以穿戴的設備的總稱,如眼鏡、手套、手表、手環、服飾及鞋帽等。早前,可穿戴設備經歷了重要轉折期,出現了兩個明顯的應用方向,一個是運動健康方向,另一個是醫療保健應用,特別是在傳感器和芯片的配套升級得以在醫療領域廣泛發展。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展,智能穿戴越來越多的融入到人們日常生活當中。
主要特性:
柔軟爽滑,極好的回彈性和防扯斷性能,耐老化
智能耳機的出現被認為是智能手機之后科技領域又一次巨大的變革。1881年,世界上第一款耳機誕生,當時的耳機有十磅重,給接線員使用。1937年,德國拜亞動力(Beyerdy Dynamic)推出世界上第一款動圈式耳機DT-48,讓耳機這個特別的設備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庭。
作為與人距離最近的電子設備之一,耳機在誕生后的一百多年時間里,更多作用是被動提供聲音信息,隨著音樂播放器的興起開始經歷數字化,藍牙技術的普及則將耳機拉入無線化的發展道路,到2016年蘋果推出AirPods智能耳機,耳機的智能化浪潮涌起,并站上前所未有的巨大舞臺。
AirPods讓很多人對耳機有了全新認識,它不但可以用來聽歌,還兼顧舒適性滿足全天佩戴需求。語音助手的全面支持,讓它可以配合手機甚至手表完成日常記錄與信息查詢。這種不同于以往的體驗延伸出了耳機新的邊界,它不再局限于一部分人,而是適合每一個人的電子產品。隨后,其它公司也開始跟進,Google推出了具備翻譯功能的Pixel Buds,三星推出自己的Galaxy Buds,中國科技公司科大訊飛與出門問問等也嘗試將語音助手與耳機結合。
從IoT時代到智能耳機全面爆發,一個新的終端終于將過去的所有信息節點集中在一起,它比手機距離人更近,比電腦更便捷,也比手動輸入更高效,5G網絡,AI技術,IoT以及云計算和邊緣計算的新的交集,讓這樣一個小小設備成為成為手機之后理解你,跟你對話,更貼近你的助手。